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站--->品牌營銷欄目--->營銷案例-->詳細內容
“張悟本”式營銷,不要逾越應有的道德底線
作者:劉蒙 日期:2010-6-23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最近關于“神醫(yī)”張悟本的新聞,可謂鋪天蓋地,異常火熱。一時間,大眾、媒體、醫(yī)學界、監(jiān)管部門都對張悟本本人以及他身后的利益集團給予了高度的關注。如果不出意外,又一個傳奇將在人們的質疑和譴責聲中逐漸消失...
但這樣的傳奇似乎并不“空前絕后”,張悟本現象在現代社會不僅僅是一個個案。從營銷的角度看,張悟本和悟本堂的成名有其必然性:
1.張悟本是一個包裝的高手
在中醫(yī)界,專業(yè)是博得大眾信任甚至迷信的基礎,張悟本深諳此道。他通過虛構或者利益交換的方式,在自己的頭上安上了許多令大眾為之信服的頭銜。比如,出生于四代中醫(yī)世家,其父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(yī)生,畢業(yè)于北京醫(yī)科大學臨床醫(yī)學系,國家衛(wèi)生部首批國家高級營養(yǎng)師,號稱當代“中醫(yī)食療第一人”等。這些都成為張悟本和悟本堂的非常理想的包裝,為其主營業(yè)務(賣書和看病)提供了強有力的品牌支持。
2.張悟本是一個廣告炒作的高手
張悟本在全國主流媒體開展講座,贏得了大眾的眼球和媒體的關注,并使其名聲迅速地傳播出去。在湖南衛(wèi)視的《百科全說》以及央視的《大道國醫(yī)》的《食療篇》的講座,他口若懸河,另類精彩的“綠豆理論”,都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。他的《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》更是借助人民日報出版社這樣的權威的出版部門出版,為其銷量的迅速提升推波助瀾。
3.張悟本是一個攫取利潤的高手
在張悟本成名后,其深知知名度就是寶貴資源的道理,迅速開展起了他的名醫(yī)問診的業(yè)務。在定價上,堪稱中國最貴名醫(yī),掛一個號要2000元,掛1800元的號要排到2011年,掛300元的號要等到2012年以后。我們不知道他和他背后的利益集團究竟賺了多少,但一定是盤滿缽滿,連碗里也滿了吧。
但終究這個僅僅靠包裝和炒作而迅速火起來的所謂“專家”,因為名不副實,因為沒有治病救人的真本事,被大眾和媒體一起掀翻。近幾年,像這樣的案例還有幾起:2009年,紅極一時的被大眾稱為“劉太醫(yī)”的劉弘章因違法制售偽劣產品罪被起訴;2008年8月,號稱能排毒治癌的臺灣養(yǎng)生大師林光常因欺詐罪被臺北地方法院判刑兩年零6個月,其《無毒一身輕》一書在大陸總銷量達數十萬冊。他們倒下去的原因,有其相似的必然,即對大眾和社會的欺騙和愚弄,良心的喪失和道德的淪陷必然自嘗毀滅的惡果。
但為什么如此虛假的專家卻層出不窮呢?通過對這幾個案例進行分析后我們不難發(fā)現,媒體在“造神”的過程中“功不可沒”。如今的媒體,為了提高收視率、收聽率、點擊率,進而獲取高額的廣告銷售收入,可謂極盡所能。最近很火的一檔某衛(wèi)視的相親類節(jié)目,被許多觀眾所質疑,“艷照門”、“拜金女”等丑聞不斷,節(jié)目嘉賓也是電視臺請來后經過包裝的,但該節(jié)目收視率卻節(jié)節(jié)攀升。在其示范作用下,各大省級媒體掀起了開辦相親類節(jié)目的高潮,一時間似乎國內的年輕人都要通過電視才能找到結婚的對象。
這是媒體的一種泛娛樂化的營銷方式。產品或服務品牌、娛樂內容以及媒體平臺,這三者構成了娛樂營銷一個十分經典的價值方程式。其實質是披著娛樂的“皮“,行商業(yè)之“實”。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,這并無可厚非。我們不反對娛樂,我們亦不反對娛樂營銷,令我們深深焦慮和擔憂的是,媒體在這場泛娛樂化的營銷“商業(yè)競賽”中,失去了應有的社會責任。
市場經濟是在特定制度約束條件下的個人權利的自由交易。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的企業(yè)和企業(yè)的經營者,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,必須兼顧社會責任。那些“張悟本”、“李悟本”,以及作為輿論導向的媒體,是否應該深思一下,堅守住最后的道德底線?!
劉蒙,九州營銷門戶網站長。營銷專業(yè)出身,6年營銷一線經驗,現任某公司營銷總監(jiān)。文章散見一線網站。對中小企業(yè)發(fā)展現狀有淺顯的見解。擅長銷售渠道規(guī)劃,有一定團隊建設和管理經驗。 “把營銷當作一個工具,你將前進一步;把營銷當作一種思想,你將一往無前”。我始終把營銷當成自己終生的事業(yè)來做,愿一生做一個“營銷癡迷者”。 聯(lián)系方式:Emai:llmm0206@163.com QQ:609618366手機:13515479680